我国著名的农学家、农业管理专家、社会活动家,原农业部部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重要创建人——何康,于2021年7月3日08时01分在北京逝世。
7月3日早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老院长何康在北京逝世的消息传来,海南山海呜咽,胶林失声,中国热科院全体干部职工悲恸于心,泪水盈眶。
那个热作科教事业的奠基者、热作科研院所的创办者、始终关心中国粮食生产的领导者,那个有一颗赤子之心、爽朗大笑的老人永远离我们而去了。
斯人已逝,追思长存。在中国热科院人心目中,老院长音容宛在,笑貌如生,精神永垂。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何康已有82年党龄,他这一生都在追随党。
他是一个永远有革命斗志的人。
何康出生在革命家庭,他的父亲何遂是辛亥革命元老,有名的儒将,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拥护国共合作。抗战初,即与我党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建立了联系。母亲为留日生。在开明家庭的影响下,何康从小就有革命精神和志向。
1939年,年仅16岁的何康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学校地下党支部书记。何康的两个哥哥也在抗战初期,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到国统区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与何康组成兄弟3人的党小组,直接与叶剑英联系。
1943年,经董必武同意,何康进入广西大学就读,先学经济,后改学农艺专业。这一决定,让何康的革命理想与中国热带农业科技事业紧密相连。
1952年,年仅29岁的何康,受命担任林业部特种林业司司长,特种林业指的就是天然橡胶。刚开始,何康不懂天然橡胶,但他说:“革命者,大无畏,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何康走马上任后,便奔赴海南、云南、广东等地调查研究,了解天然橡胶的生长习性以及寻找更多能适合种植橡胶的地方。
经过长达3个多月细致深入地调研后,何康长途跋涉到海南,与20万胶工一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垦荒植胶运动。
用种子培育的橡胶实生苗产量很低,而且受季节性限制特别大。何康便根据他所学的农业专业知识,提出用芽接的办法来培育橡胶苗,橡胶产量大幅增加。
1956年,国家提出让天然橡胶进一步提高产量和质量,加强经营管理,发展多种经营,全面开创农垦事业。这一年,何康下定决心一辈子搞橡胶工作,放弃特种林业司司长的职位,主动要求到华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中国热科院的前身)当所长。
开创之功:热作科教事业奠基人
为适应科研与教学生产相结合,1958年,依托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何康组织创办了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1959年,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更名为华南热带作物学院,这是我国第一所热带作物高等院校(2007年,与海南大学合并,组建为新海南大学)。
热作科研机构+高校,既有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又有农业大学培养科研后备力量。这对推动新中国热作事业的发展具有战略开创意义,中国热区今天的繁荣,何康居功至伟。
建院初期,创业艰苦。何康在家门口贴上春联“儋州落户,宝岛生根”。1960年,周恩来总理到院视察,看到此春联,风趣地对何康说:“这副对联中你只是写‘落户’,光‘落户’是不够的,还要‘立业’啊!立业、生根才较好;知识分子才更有用武之地!”这就是周恩来总理“儋州立业,宝岛生根”题字的由来。
白手起家,多年奋斗。何康带领全院科研人员,草房上马搞科研、办大学,与煤油灯相伴,挖野菜充饥,与科研人员、师生、工人一起吃木薯,在儋州建起了热作科研基地,为中国热作科研教学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储备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何康带领大家,将中国热科院和随后创建的大学初步办成我国橡胶、热带作物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中心,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热带农业专业人才。
他心中装着职工。何康一家一直住两居室的平房,把最好的生活条件让出去,直到他调离中国热科院;每逢节假日,都要到实验室、课室和试验基地,去看望科教人员和工人。至今健在的中国热科院老同志,每每谈及老领导何康,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老职工杜发兴记得,有一年,他一家人从宝岛新村乘卡车到海口,驾驶室右座留给何康院长。何康院长发现杜发兴一家人站在卡车货箱上,便坚持让老杜的妻女坐到驾驶座,他和老杜在货箱上一直站着唠嗑到海口。
他心中装着农民。看到热区的农民也在尝试种植天然橡胶,何康很高兴,派出科技人员无偿提供良种橡胶芽条,帮助儋县石屋大队芽接,加强胶园管理,传授割胶技术和制胶工艺,使石屋橡胶产量大大提高,集体经济增强,农民收入提高。石屋大队对中国热科院和何康的帮助一直念念不忘,每年春节大队长都要到中国热科院拜年。离休后,何康还和中国热科院的几名老专家到四川攀枝花实地考察,把热带水果芒果引入该地区,大获成功。
他心中装着人民。当上农业部部长后,他最担心的是粮食安全问题,提出 “提高粮食单产,保障粮食安全,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科技来解决。”在任农业部部长期间,他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何康获得“世界粮食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中国人,20万美元奖金他一分不取,全部捐给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用于奖励高等农业院校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农业科研项目。
他心中装着国家。他毫无私心杂念,有科研成果乐与兄弟单位分享。1959年,在国家科委的倡导下,何康提出“开展全国大协作,生产、科研、教学拧成一股绳”的主张,最终建立起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省(区)热作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对橡胶等重大科研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在我国初步构建起以中国热科院为中心的热带作物科研体系。
天然橡胶是热带作物,何康是中国天然橡胶事业第一位领导人,他也因此与热土结缘、与海南结缘,让他深深地眷恋着海南和中国热科院。
他曾亲口说,“那20年是非常有趣的经历,也是我最为自豪、最为骄傲的一段岁月。在那段岁月里,我和黄宗道等很多科学家一起突破外国专家北纬15°以北的‘植胶禁区’,成功地在我国北纬18-24°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还将它发展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成为一个世界创举。”
他在海南期间,科研上,带领全体员工,建立了海南热带植物园,搜集了大量本岛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和世界热区经济植物;建立文昌椰子试验站,对椰子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建立兴隆试验站和兴隆热带植物园,发展热带香料饮料产业。
教学上,他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和改进科研、教学、生产三结合的形式,加强科研教学工作。为适应教学需要,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橡胶栽培学》与《热带作物栽培学》,全文翻译了《马来西亚橡胶栽培手册》,并亲自参与撰写译文。
这既总结了我国在热带作物领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也同时解决了当时上专业课没有教材和参考书的问题,开创了我国橡胶研究之路。
何康对海南的爱,是对国家热作事业情感的凝聚。即使在退休后,何康念念不忘海南、不忘热区、不忘热作,还不时带夫人郁隽明回海南看看走走,看看他为之奋斗过的地方都有哪些变化。
何康经常念起,“在海南20年,学生很多,桃李遍天下,心系中国热科院,最爱海南岛。”2018年,何康老部长对中国热科院迁址海南60周年所做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并发来贺信,“60年来,中国热科院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立足海南,服务中国热区,走向世界热区,为国家战略、热带农业产业升级、热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农业‘走出去’等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作为曾经是、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热科院的一分子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何康老院长,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海南壮丽的山海、富饶的热土、成片的胶林为他送行。
他高大的身影、爽朗的笑声,会永远留在海南的热土,留在中国热科院人的心中。
中国热科院初创时,何康提出“凡有热作处,皆有宝岛人”的奋斗目标,经数十年努力,已经实现。中国热科院院长王庆煌一行去看望他,何老高度评价了近年来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干部职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如今,隶属农业农村部的中国热科院,是我国唯一从事热带农业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综合性科研机构,建立了学科齐全、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热带农业“领域+学科”科技创新体系。拥有海口院区、儋州院区、三亚院区、湛江院区和广州院区等5个院区,三亚研究院、广州研究院、云南研究院、广西研究院、四川攀枝花研究院等5个研究院,科研试验示范基地6.8万亩,部省级以上科技平台88个。
今后,中国热科院人将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传承以何康老院长为代表的老一辈热作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坚持“开放办院、特色办院、高标准办院”的方针,立足中国热区、面向世界热区,加快将中国热科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何康老院长,您的光辉精神,永恒长存,永远指引中国热科院人砥砺前行!
【版权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本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本网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同时,本网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版权证明、联系方式发邮件至trxjxh2008@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