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超丰收”技术受捧 新技术让胶农奔小康
栏目:新技术/新成果 发布时间:2014-07-02

  作为全国重要的天然橡胶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岛西部、中部的胶农、胶工最大的梦想莫过于依靠多产胶水、多卖好价来改变自己家庭的收入状况了。
6月底,记者采访了昌江县、儋州市的部分胶农,发现他们在使用一种采胶新技术——它能使橡胶树多产胶水,从而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
  多卖的胶水是从泰国“偷”来的
  年近60岁的陈际名原来是华侨、儋州人,现在住在昌江县海尾镇新海村。陈际名于2012年5月开始首次使用“LET超丰收”技术。
  10年前,他的大哥从马来西亚到昌江探亲时,就说他在马来西亚自己的橡胶园用了该项新技术。所以,他10年前就知道了该技术,当该项新技术引进到海南后,他马上就用了该项新技术。
  陈际名告诉记者,在用这项技术之前,他家600多株橡胶树割一刀的胶水产量是100-120公斤,用了这项技术后,产量马上提高到300-320公斤。刚开始使用这项技术时,因产量立竿见影地增加,橡胶水收购点的老板以为是他偷的胶水,专门找陈际名说这件事,他听后对收购站老板说:“胶水多了,是从泰国“偷”来的。”他带收胶老板到橡胶园去看,弄清原委后,收胶老板才恍然大悟。
  据介绍,陈际名还积极进行了配套的技术实验和操作创新。为了验证该技术,他进行了长线割法、短线割法和传统割法等多项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他改进了打气方法,提高效率2倍多。
  如今,是使用该技术的第三年,他家600多株橡胶树割一刀的胶水产量又从300-320公斤提高到了400-440公斤。
  用新技术引领退场队胶农奔小康
  符国万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雅星镇大沟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们村共有3320多人,全村共有橡胶树383800多棵。除了橡胶树没有其他经济作物,橡胶树是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这两年胶价很低,农民收入降低。符国万作为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一直把增加农民收入、带领农民奔小康作为自己和村委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大沟村是从国营八一总农场退场出来的,当时之所以退场,就是因为农场职工收入与周围农民收入的差距逐渐拉大。退场后,他们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小康生活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带领农民奔小康,一直是他极力寻找的路。
  2013年8月,符国万把自家的新树、中树和老树安装上了“LET超丰收”采胶新技术设备——不但产量高,而且保护了树皮,延长了割胶年限,还不用三更半夜起来割胶了,降低了劳动强度,他找到了依靠科技引领村民奔小康的道路。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已有20多户农民用上该新技术。现在,他要在雅星镇全面推广使用超丰收技术,依靠新技术带领农民奔小康。
  符国万提出,推广该项新技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如果在扶贫、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橡胶发展资金以及农机设备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特别是第一年购买设备时如果有政府的支持,那么就能快速促进胶农的增收。如果这样,他们用新技术引领退场队胶农奔小康的步伐就会大大加快。
  据悉,“LET超丰收”技术是一套用于橡胶树的高效采胶系统,通过缩短割线长度、增加排胶压力、改变酸碱浓度、软化排胶乳管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作用,实现对橡胶树的微割而高产。从目前海南岛全部用户反馈的的信息来看,使用该技术没有发现死皮、死树等现象,都认为该项新技术安全的、高效的,更是能够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 
 


【版权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本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本网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同时,本网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版权证明、联系方式发邮件至trxjxh2008@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