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科院研究员罗世巧:潜心开展先进采胶技术研发和推广
栏目:行业人物 发布时间:2022-10-10
凌晨三时,天色黑暗,在茂密的胶林中,常有一队人戴着头灯,手拿记录本,来回穿梭。天微亮时,他们搬来一个个泡沫箱,拿着量筒、试管,从胶杯中倒出胶水,然后抬着泡沫箱匆匆离开。 这样的场景若不是亲眼所见,很容易让人误会,林中来了一群“偷胶贼”。其实,这正是中

凌晨三时,天色黑暗,在茂密的胶林中,常有一队人戴着头灯,手拿记录本,来回穿梭。天微亮时,他们搬来一个个泡沫箱,拿着量筒、试管,从胶杯中倒出胶水,然后抬着泡沫箱匆匆离开。

 这样的场景若不是亲眼所见,很容易让人误会,林中来了一群“偷胶贼”。其实,这正是中国热科院研究员罗世巧及其“胶林小分队”众多工作场景中最平常的一幕。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名单,罗世巧获个人农技贡献奖。多年来,他带领团队针对天然橡胶收获方式特殊、劳动投入大、经济效益差的产业难题,潜心开展先进采胶技术研发和推广,在橡胶树高效省工采胶技术体系集成创建、引导采胶技术升级、组织搭建采胶研发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技术 推动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升级 

 我国早期采胶方式不仅用工多、耗皮大,而且低产低效。1972年,乙烯利的应用使低频高效采胶成为可能,但单用乙烯利副作用明显。为此,罗世巧团队研制出一种副作用小、再生皮恢复好、附着性好、稳定性高、且可标准化生产的新型橡胶树增产剂——“乙烯灵”,通过与采胶技术集成创建了中国特色采胶技术体系。

 该技术获得了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2013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目前,该技术依然是我国三大植胶区主推技术,近3年累计应用面积近450万亩,减少采胶用工超3万人,节本增效的总经济效益超10亿元。

针对老龄胶园进入产量衰减期,采用双线或多线割胶,劳动强度大,效益差,常被弃割弃管的生产问题,罗世巧团队在引入国外气刺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橡胶生产实际,大胆再创新。

他们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老龄胶园的气刺短线采胶技术,形成相应技术规程,填补国际空白,实现了持续高产稳产、节约了树皮、延长了产胶寿命,为老龄胶园高产高效采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该成果获2007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遴选为“十三五”南亚热作主推技术之一。截至2021年,该技术在累计推广60万亩,增产干胶约2万吨,新增产值2.5亿元,节省采胶用工40%以上,促进胶工增收25%左右。

潜心研究 助力胶农增收和乡村振兴

针对民营胶园采胶技术严重滞后导致胶树产量低、经济寿命期短、胶农经济收益差的现状,罗世巧潜心开展民营胶园新采胶技术体系的示范推广工作。

 罗世巧走村串户,深入胶园调研,认真分析民营胶园采胶技术问题,主持编印了《橡胶树割胶与死皮》《橡胶树种植与管理》等实用技术手册,制作“新割胶技术体系”光盘。

   罗世巧团队共同努力,在海南儋州市、白沙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云南勐腊县等地建立了民营胶园新采胶技术示范户、示范村,通过辐射带动更多胶农采用高效采胶新技术,促进热区脱贫攻坚和乡村经济振兴。该成果获得了2011年海南省成果转化一等奖。

持之以恒 丰硕成果载荣誉

 数十年的坚持和努力换来了硕果,近年来,罗世巧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奖等成果奖励七项,并被农业农村部授予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海南省授予 “第三届海南省青年科技奖”“首届科技活动月先进工作者”“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 等荣誉称号。

“金杯银杯不如胶农的口碑,胶农的接受和认可才是最大的奖杯。”面对各种奖励和荣誉,罗世巧表示,将继续努力奔走在新采胶技术研发及推广路上,争做胶农的“老朋友”和“贴心专家”,谱写更多献身科研、服务热区农业的美丽乐章。

 (海南日报记者邱江华 通讯员谢翔)



来源:海南日报


【版权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本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本网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同时,本网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版权证明、联系方式发邮件至trxjxh2008@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