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林碳汇研究及其市场交易展望
栏目:碳汇交易 发布时间:2022-03-29
橡胶林碳汇研究及其市场交易展望 一、引言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已于2006年左右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虽然人均排放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但高碳排放不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健康带来巨大压力,还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为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已于2006年左右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虽然人均排放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但高碳排放不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健康带来巨大压力,还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稳定现有森林等固碳作用,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制定碳汇项目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规则。

在“双碳”背景下,作为兼具社会效应、生态文明效应和经济效应的林业碳汇项目是众多自愿减排项目类型中最受关注的一类项目。我国天然林面积有限,人工造林面积逐年增加。通过植树造林和良好的森林经营管理,形成林业碳汇,取得碳收益,以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反哺林业,是加快绿色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因而,提高人工林质量和稳定性可显著提高碳汇能力,并作为我国对外碳贸易谈判的重要筹码。

橡胶林是我国热区最重要的人工林,在我国海南、云南等地的种植面积约120万公顷;增加天然橡胶用量可以间接实现减排,合成橡胶属石油化工产业,能耗高,对环境的影响大。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橡胶林碳汇进行了研究和估算。海南岛橡胶林碳汇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林年总碳净吸收为171-180万吨/年,碳净吸收旺盛的橡胶林,其碳汇功能达到9.92吨/公顷·年。橡胶林的碳汇效益将成为我国热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也是碳汇项目的来源之一。为推动橡胶林更好地参与碳市场,需要加强方法学、交易机制等方面研究,加快修订完善造林和经营的标准和规程。

一、橡胶林碳汇研究

(一)橡胶林碳汇估测方法研究

1、生物量清查方法研究橡胶林碳储量

2、涡度相关方法研究橡胶林碳通量

3、遥感模型方法研究橡胶林碳汇时空特征

(二)橡胶林生态系统净固碳量(NEE)研究

作者团队耦合生物量清查法、涡度相关法和遥感模型方法,实现空间上由站点扩展到区域,时间上由已知年份扩展到前后未知年份,计算出海南岛橡胶林生态系统作为年轻的陆地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年净吸收约为9.92吨/公顷,年均固碳171~180万吨。各年份间NEE略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2011年“纳沙”台风对研究地区橡胶林有损坏,且各年份间降水有少量变化导致。

海南岛橡胶林生态系统年总NEE较大,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很强,无论是和其它人工林相比,还是和其它热带森林相比,均表现出较强固碳能力。说明两点:一是橡胶林固碳能力在人工林中较强,二是橡胶林固碳能力在热带森林中较强。

二、橡胶林碳汇市场交易展望

(一)橡胶林市场交易可行性探讨

1、国内林业碳汇交易现状

碳定价机制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碳税,均包含碳价机制。2013年开始,我国陆续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市场正式开市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消其碳排放配额的清缴,但抵消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林业CCER项目在北京、湖北、深圳和广东等地抵消办法均有涉及,但根据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发布的信息,实际备案并签发的林业项目仅有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张伟,等,2019),第一次备案减排量5208吨二氧化碳当量,广东省粤电集团以每吨 20 元的单价签约购买。在CCER机制外,还有不少林业碳汇项目,如清洁发展机制(CDM)下的“中国广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项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支持的“北京市房山区碳汇造林项目”,国际核证碳减排(VCS)的“内蒙古绰尔林业碳汇项目”,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批复的“顺昌县国有林场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备案”,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香港排放权交易所和翠峦林业局共同开发的“黑龙江翠峦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林业碳汇项目以造林为主,森林经营为辅,清洁发展机制已停止注册,林业碳汇项目主要通过新的CCER、各类基金会、碳中和项目实施。

2、国际橡胶林碳汇交易借鉴

国际上橡胶林碳汇交易研究与推进以原印度橡胶研究所所长Jacob为代表的橡胶研究者都在积极推动,但因存在技术与市场原因,进展不大。近年虽也有案例,但是额度不大。2019年7月,广垦橡胶集团老挝公司以橡胶林申请的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林业碳汇项目第一期交易落槌,与瑞士南极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South Pole Carbon Asset Management Ltd.)达成交易,签约交易3万吨碳汇量,为老挝公司带来近9万美元的收益。此项目胶园总面积660.8公顷,项目周期30年,2017年通过第一期碳减排验证和VCS登录程序,第一期核证减排量3.2万吨,整个项目周期30年核定碳汇量为120万吨,预计能带来约500万美元的收益。这虽然是利用VCS(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进行的碳汇交易,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3、推动橡胶林碳汇项目的可行性

橡胶林达到一定年限需要更新种植,所生产的木材中仍得以固定,更新种植仍可增加碳汇,未来橡胶林可实施造林或森林经营的碳汇项目,但这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基础研究研究和方法学,争取纳入全国碳排放抵消。合成橡胶以丁二烯、苯乙烯等石油炼化产物为原料,属于石化产品,是重要的碳排放源。天然橡胶对合成橡胶的替代,具有明显的减排效应。借鉴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补贴机制,研究构建天然橡胶对合成橡胶的碳补偿机制,增加天然橡胶生产者收入,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减少合成橡胶的使用量。

(二)橡胶林碳汇方法学制定探讨

1、制定橡胶林碳汇方法学的必要性

林业碳汇项目申报需要在碳汇资源普查和测度的基础上,按照碳汇项目方法学要求筛选优质项目资源,整体开发设计,有序规划,与专业开发机构进行合作,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进行碳汇项目开发管理,形成碳收益。

为推动国内碳汇造林项目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自愿减排交易,目前相关单位已编制了《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和《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等4个与森林相关的碳汇方法学。橡胶林是我国热区重要的人工林,因其具有会产出胶乳、具有经济收益等特殊性,致使现有的森林造林和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不适用于橡胶林造林和经营碳汇项目。

为推动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橡胶林造林和科学经营管理活动,规范国内橡胶林造林和经营碳汇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碳汇计量与监测等工作,确保项目所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CER)达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要求,促进国内橡胶林造林和经营碳汇项目的自愿减排或其他机制下交易,现需编制《橡胶林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和《橡胶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

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属于起步阶段,国家大力鼓励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是橡胶林碳汇开发的最好时机。因项目开发程序繁琐,主要包括碳汇方法学与项目开发和备案、第三方机构审核、在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至少需要两年。橡胶林碳汇项目开发的首要关键是方法学开发。方法学开发前期调研与论证,需要经费支持来尽快推进。从目前情况看,如果没有足够经费支持,方法学开发进程会很慢,并有可能导致橡胶林碳汇交易流产,损失经济收益,丧失窗口期机会。为此,开发橡胶林碳汇方法学需尽早。

2、橡胶林碳汇方法学制定框架设想

设想制定2个橡胶林碳汇方法学,分别为《橡胶林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和《橡胶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

(1)橡胶林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

本方法学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有关清洁发展机制(CDM)下造林再造林方法学的基础上,增加胶乳碳库;提供可供项目参与方选择的新的基线情景识别和额外性论证程序(基线情景:能够合理代表在不存在该项目情况下将产生的由人类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基准情景;额外性:指项目活动所带来的减排量对于基线情景是额外的,即该项目在没有CCER支持下,存在着诸如财务效益、融资渠道、技术风险、市场普及以及资源条件等方面的障碍,依靠项目业主的现有条件难以实现);提供橡胶林造林碳计量方法。

(2)橡胶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

本方法学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UNFCCC CDM EB)最新批准的在非湿地土地上的大型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框架结构为基础,参考借鉴CDM方法学有关工具、方式和程序,以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和《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结合我国橡胶林造林和经营管理工作实际编制,该方法学应适用于以增加碳汇为重要经营目标的橡胶林经营管理活动。

橡胶林碳汇方法学开发后,首先需争取学界、政府(包括生态环境部、各植胶省政府等)认可;其次向相关部门提交橡胶林碳汇方法学开发项目材料,进行审定与备案,同时启动大型植胶集团橡胶林碳汇项目开发设计,继而进行项目审定与备案,核证与碳汇量备案;最后联系各植胶农户及交易平台,寻找碳汇需求方洽谈,进行碳汇交易。(本刊有删节)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作者 吴志祥,孙瑞,刘锐金



【版权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本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本网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同时,本网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版权证明、联系方式发邮件至trxjxh2008@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